老人幫忙帶孩子,最好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退出,否則對娃的成長不利
李玫瑾老師在做客《圓桌派》時談道:我們很多家長,總是在該管孩子時不管,不該管或管不了時,又開始來管。
文文爸很是贊同這句話,表姐家的孩子,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。
她家兒子是二胎,家里的老人都比較寵愛他,表姐兩口子又比較忙,迫于二胎的壓力,兒子出生后就留在了老家,由爺爺奶奶照顧。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開頭幾年,表姐特別自由,總是炫耀帶娃省心,生了二娃之后,并沒有影響她跟姐夫的工作和生活,只需要每個月打錢就行。
可前段時間的聚會,表姐卻一改往日的炫耀口氣,一臉愁容的抱怨道:兒子跟自己一點都不親,平時連媽媽都不愿意喊,只有要錢、需要買東西時才叫爸媽,還養(yǎng)成了不少壞習慣。
跟表姐聊天中得知,孩子奶奶很是溺愛,明明都是已經(jīng)5歲的孩子了,還是衣來張口、飯來伸手,頓頓都要奶奶喂,不喂就不吃。只要稍有不順心,孩子就會撒潑打滾,有時還會動手打奶奶。
在幼兒園也是一樣,表姐經(jīng)常性的收到老師的“投訴”信息,不是把這個同學臉抓傷了,就是把那個同學推倒了。每當表姐要教育孩子時,孩子就開始倒地鬼哭狼嚎,奶奶見狀心疼不已,就攔著不讓教育。
小外甥出生這5年來,表姐兩口子為了掙錢,很少陪伴兒子,完全交由老人照顧、教育,導致孩子被寵壞了,這讓表姐十分后悔。
3-6歲是孩子性格養(yǎng)成的關(guān)鍵期,如果在這個年齡段,家長疏忽了孩子的教育,沒有給他立規(guī)矩,孩子就可能“沒規(guī)矩”。
由此可見,家有老人帶娃的,在孩子3-6歲這個年齡段,從教育角度來說,要適當?shù)耐顺?。否則,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跟行為習慣的形成。
01
老人不退出孩子的教育,帶來的危害遠不止以下幾點:
①父母錯過孩子的成長,親子關(guān)系疏遠
2歲前是培養(yǎng)孩子跟父母依戀關(guān)系的關(guān)鍵期,若父母不陪伴孩子成長,一是可能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,跟父母不親;二是老人帶娃,會特別溺愛孩子,他們會無條件地縱容孩子,一步步淪為“熊孩子”。
對于孩子來說,陪伴是很重要的親情投入,孩子對父母的親近及認同,不僅是靠血緣,還得靠情感與時間的積累。簡而言之,就是需要父母的陪伴。
如果父母對孩子缺少陪伴,不僅親子關(guān)系疏遠、有隔閡,也會對娃的成長教育不利。
②老人溺愛孩子,娃自理能力差
就拿小外甥來說,5歲了還要奶奶喂飯,據(jù)說在老家,經(jīng)常性地吃一頓飯要2小時,孩子在前面跑,老人端著一碗飯在后面追,看著就心累。
在奶奶的寵溺之下,小外甥自理能力非常差,對于一般5歲的孩子來說,是能夠獨立吃飯、穿脫衣服、收拾玩具的,但小外甥一樣都不行。
③老人帶娃,孩子規(guī)則意識差
由于奶奶的溺愛,表姐給孩子定下的所有規(guī)則,都停留于紙上、口頭上,根本無法實施。
其實對于一個幾歲的孩子,大人是有足夠的手段去規(guī)范她的行為的,說教不行時,偶爾打一頓也何嘗不可。
在文文爸看來,打是一種手段,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規(guī)則,知道底線,從而不去觸犯。就如同成年人敬畏的法律一樣,只要不去做違法之事,那些懲罰永遠不會落在我們身上。
6歲前,是幫孩子建立規(guī)則意識的黃金期,家長別在該給孩子立規(guī)矩的時候,跟孩子成為了朋友。
所以,在孩子3-6歲這個年齡段,父母要盡可能的陪伴孩子成長,參與孩子的教育。
02
對于3-6歲的孩子而言,除了日常被照顧,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教育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,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理能力跟規(guī)則意識。
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現(xiàn)在大約70%的孩子,因為自理能力差、規(guī)則意識不強,從而影響了學習。
作為一個7歲孩子的爸爸,在陪伴女兒成長的同時,我一直很注重培養(yǎng)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跟規(guī)則意識。
首先,培養(yǎng)生活自理能力
我的建議是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,盡可能地讓孩子參與和感受生活,從而鍛煉和培養(yǎng)他們的自理能力。
在女兒3歲左右時,每次去超市,我們就會一起列購物清單,然后將一些不太難的采購就交給她去完成。
記得有一次,她想吃芒果,我就給了她一個超市的袋子,讓她自己去選芒果,然后去跟阿姨稱重,最后去排隊結(jié)賬。
整個過程她都能夠獨立完成,還獲得了超市阿姨們的夸贊,讓她很有成就感,也非常喜歡逛超市,很享受自己挑選、自己購買的流程。
其次,培養(yǎng)孩子的規(guī)則意識
常言道:無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!教育孩子也是同理,智慧的父母總是懂得,在合適的時機,幫孩子建立規(guī)則。
前段時間,我在地鐵中看到一個手拉爆米花的孩子,不小心將一桶爆米花撒了。一旁的媽媽沒有大聲責罵,而是帶著孩子一顆一顆地把地上的爆米花都撿了起來。
相信那個孩子就會從媽媽的一言一行中,理解到規(guī)則的意義。
黑人做節(jié)鮑德溫說,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,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!孩子的規(guī)則意識不會與生俱來,而是需要父母從小開始培養(yǎng)。
李玫瑾老師說,2-3歲的孩子跟你喊、跟你鬧,最多就是在地上撒潑打滾;但14-15歲的孩子再跟你鬧,就真的什么事都能干出來,輕者吵架、離家出走,重則動手、跳樓......完全不受管教。
所以,父母在孩子6歲前,要給孩子立規(guī)矩,讓他知道父母的底線、他做事的界限在哪里。
2歲前,孩子正處于秩序敏感期: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規(guī)則,重點是預防,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?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?
3歲前,孩子處于規(guī)則敏感期: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開始有些叛逆,家長要做的是,不能硬碰硬,得有方法。
6歲前,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增強:溫柔而堅定的制定、執(zhí)行規(guī)則。當孩子犯錯后,推卸責任或隱瞞時,家長不能慣著,得管。
總而言之,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理能力跟規(guī)則意識,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堂必修課,也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護身盔甲。
聲明: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與內(nèi)容無關(guān);如若侵權(quán),必刪!
關(guān)鍵詞:
2023-07-28 10:14:37
2023-07-28 09:41:58
2023-07-28 03:33:52
2023-07-28 01:18:14
2023-07-27 22:58:26
2023-07-27 20:25:42
2023-07-27 19:05:24
2023-07-27 18:48:55
資訊
品牌
24小時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