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態(tài)焦點:聽說昆山樓市在降價,我去實地看了看
這幾天,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:
(資料圖片)
昆山市場兩個新盤降價售賣,然后被處罰了
分別是夢之悅花園和尚濱花園
?觀察者網
如今的行情,新盤降價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了,為什么這兩個盤會被處罰?
昆山住建局是這么回答的:擾亂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,造成社會不穩(wěn)定因素
我搜了下地圖,發(fā)現這兩個盤距離上海的位置大概是這樣的
其中,夢之悅花園原定2.1萬/平的一樓、頂樓房源,現在降到了1.6萬/平
而尚濱花園均價1.8萬-1.9萬/平,通過五一折扣優(yōu)惠降到1.5萬/平
我選了兩個盤的小戶型,粗略算了一下,打折后是這樣的:
參考江蘇其他城市的限跌令,最近一個頒布的是南通:限跌8%
和兩個盤的降幅差了好幾倍,所以降價不是不可以,而是不能降太多
不過,為什么昆山開發(fā)商,會在此時冒這么大的風險打折出售?
各位試想下,只是兩個降價樓盤的問題么?
這件事的背后,昆山樓市遇到了什么問題,一二手市場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?
這才是更值得關注的
于是,我們踏上了去往昆山實地調研的路程
01
昆山真實的新房市場,是什么樣子
一句話總結就是熱的更熱,冷的更冷
提前和中介約好時間,我們先來到了昆山的熱門板塊:城東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
這里,也是在滬上班的通勤族更為關注的地方
4月以來,城東熱度較高的新盤是中建熙悅雅園,目前均價還未公開,預測2.5萬左右
我查了下,這個盤的戶型在130-180平區(qū)間內,妥妥的純改善
一直在做昆山新房市場的小李告訴我,大戶型近兩年成了昆山的主流
因為改善需求越來越多了
比如去年開盤的東望璟園均價27300元/平,在板塊內算貴的,結果最大的168平戶型反而最快售罄
今年這種趨勢更加明顯,昆山熱門板塊的新盤,幾乎是越貴越好賣
保利推出位于中心城區(qū)的璀璨璟園,成交均價29603元/平
4月成交了186套,是當月的銷量第一
聽起來,昆山新盤市場是不是還挺熱鬧的?
但其實,出了中心城區(qū)和熱門板塊,情況就完全不同了
據小李介紹,開頭提到的兩個被罰樓盤,都不是核心區(qū)位,而是昆山的鄉(xiāng)鎮(zhèn)板塊
這些地方本來就不好賣,現在的市場就更難了
類似的,還有雅居樂·聆湖雅苑、中銳·星悅江南里、華僑城水月源岸等
這些新盤也放出了一定的折扣,有的甚至推出“工抵特價房(僅限全款用戶)”的優(yōu)惠
我查了下地圖,發(fā)現這幾個盤不是在周莊就是淀山湖附近,離昆山市區(qū)遠了十萬八千里
目前,整個昆山新盤市場,就是這種兩極分化的模式
而且核心區(qū)的新盤有限,只靠幾個樓盤是拉不動整個昆山的成交量的
這也是實地走下來,讓我最意外的一點:
今年的昆山,很少看到新盤項目
一問中介才知道,不是因為賣光了,而是實在沒什么項目了,客戶成交自然也就少了
小李的體感是,3月客戶還有一些,到4月就少了很多
這一點,從數據上看也很清晰:
4月昆山新房成交1610套,環(huán)比3月下跌977套,降幅37.8%
雖然受改善盤入市影響,拉高了均價,達到23765元/㎡,但成交量卻大幅下滑了
小李解釋說,他手里最近幾個以小換大的客戶,都是目前趁著優(yōu)惠低價抓緊置換的
而除了有真實改善需求的客戶外,其他產品,目前很難有大量成交
02
一手的分化嚴重,傳導到了二手市場
還拿城東來看,順著板塊內東西向的景王路走了一遍,我最大的感受是
如果昆山的一手市場是分化,那么二手市場,就是明顯的差了
我先去鏈家網上看了一眼,目前整個昆山的二手房整體掛牌量是45480套,掛牌均價25428元/平
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?
對比一下就知道了,去年9月,整個昆山的二手掛牌量是33675套
才過了半年多,著急賣房的房東就增加了一萬多人
而實際情況是,買房的人并沒有那么多
今年以來,昆山前四個月的二手成交數據是這樣的:
數據來源:中指研究院
尤其4月,整個二手市場的成交套數肉眼可見地在減少
從3月3019套跌落到4月的1724套,這意味著,愿意接盤的客戶越來越少了
掛牌量高、接盤量少,這就是目前昆山二手市場的主要矛盾
我們找到了在昆山專攻二手市場的中介洪哥,發(fā)現他的市場感受
和上面的數據基本一致
洪哥先帶我們看了一個已經開發(fā)10年以上的大盤:綠地21新城
這個小區(qū)是城東4大“金剛盤”之一,體量也是板塊附近最大的一個
從小區(qū)名可以看出,小區(qū)的定位就是沖著打造生活新城去的
內外配套確實豐富,整個大城的中間地段,設有各種品類的底商,外部也被商場、學校、醫(yī)院包圍
幾乎能滿足家庭的全部日常需求
目前綠地21新城的鏈家掛牌量是674套,比起總戶數9000多,掛牌率不算太高
在我看的幾個二手小區(qū)中,是最具有生活氣息的一個
和中介聊天過程中,我了解到
目前這個小區(qū)掛牌的房東主要有兩類
一類是本地置換的,因為習慣了這里的生活氛圍,以小換大繼續(xù)在這里生活
不過更多的一類,就是16-17年以上海為主的外地客戶
那些當年一萬左右買入昆山的房東們
今年開始,他們大都選擇了離開,著急把房子賣出去
其中一套掛牌價170萬的3房,中介透露,如果誠心買,可以和房東談到160萬左右成交
而順著景王路向東,有很多房齡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小區(qū)
預算150-160萬左右,基本上都可以拿下位置、戶型還不錯的房源
其中,房齡較新的首創(chuàng)悅都,讓價也很明顯
中介帶我看了一套89平3房,鏈家掛牌價175萬,房東急需現金周轉,最低160萬也有可能
不過,以上看的這些都是高層,基本只能滿足自住,房東也都以盡快出手為主,讓步很大
中介告訴我,如果想投資,目前昆山只有洋房還算相對保值了
為了驗證,我又去看了同小區(qū)內的一套洋房產品
整棟樓只有9層,前后樓距很寬,這套精裝3房的位置是7樓,視野優(yōu)勢很大,在昆山內算比較稀缺了
所以房東掛價200萬,套現后準備今年內買在大虹橋
我注意到4月26日之前,這套洋房在鏈家的掛牌價格還是215萬
半個月左右,下調了15萬,此時我才明白中介說的相對,是什么意思
目前,整個昆山二手市場的情況就是這樣
一旦行情轉陰,無論什么產品,二手市場的下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
03
這兩年昆山變化挺大的
看完房后,和中介聊了聊昆山近幾年的變化
據他感受,16-17年剛入行時,也是投資客最多的時候
很多看房團用大巴拉來一車又一車的人,大多是上??蛻簦灿衅渌〉?/p>
這些客戶自住需求較小,所以中介帶我看了近十套房子,有三四套都還是早期毛坯的樣子
前幾年小區(qū)里晚上亮燈的窗戶也很少
直到長三角逐漸一體化,地鐵、配套都有了,自住客戶才慢慢聚集過來,形成了今天慢節(jié)奏的生活氛圍
但是這兩年的昆山,人卻越來越少了
前不久,昆山傳出30年老臺企要搬遷的消息,意味著很多人面臨失業(yè),也可能就此離開
不過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
近一年,很多扎根幾十年的臺資或外資企業(yè),都在陸續(xù)搬出昆山
直接后果就是一部分人才流失
我查了下數據,2022年昆山的常住人口為209.2萬人,而2021年是211.18萬人
一年內,常住人口減少了近2萬人
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,和昆山一直在做的城市轉型有關
2015年開始,昆山已經在計劃擺脫世界工廠的身份,從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轉型成高新技術產業(yè)
只是新的人才引進速度,并未趕上舊的人才流失速度
這也意味著,目前昆山內在的自住需求后繼不足
因此,當外地投資客紛紛撤離,昆山樓市的購買力落差就會越來越大
不過,談話最后,對于未來的昆山樓市,洪哥卻依然保持積極的心態(tài)
他也提到,6月后,包括城東在內的整個昆山市區(qū),可能會發(fā)生變化
6月底S1線將正式開通,向西通蘇州地鐵,向東與上海11號線無縫對接
可以預想,很多房東的心態(tài)也會跟著轉變
屆時,掛牌價就未必是現在的價格了
04
在昆山轉了很久,也和當地的中介聊了很多
我最明顯的感受是
這兩年,昆山一直努力與上海同步,同時也承受著上海的直接影響
作為上海的衛(wèi)星城,昆山一度是投資客的必經之地
也吸引了很多沒有上海購房資格的年輕人,出于性價比考慮,把家安在這里跨城上班
這些外來人口,占了昆山常住人口的50.21%,一半還多,可見這座城市的包容性
直白地說,昆山樓市的大部分需求正是這些人提供的
如今,受疫情、城市轉型的影響,昆山正在經歷人口流失
而上海近兩年也存在一些不穩(wěn)定因素,原本跨城生活的一部分年輕人,很難再堅持下去
要么選擇回了老家,要么轉向其他城市
這對昆山樓市的影響是巨大的,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真實現狀
不過,正如中介所透露出的信息
隨著S1的通車,滬蘇之間的任督二脈終于真正打通,昆山的作用越來越突出
這座最強縣級市,后續(xù)也許會迎來新的變化
以上正文,來自余奔雷
關鍵詞:
2023-05-16 10:09:56
2023-05-16 09:36:25
2023-05-16 07:44:39
2023-05-16 06:44:27
2023-05-16 03:44:35
2023-05-16 00:43:50
2023-05-15 22:40:51
2023-05-15 20:05:47
2023-05-15 19:28:39
2023-05-15 18:51:21
2023-05-15 17:49:16
2023-05-15 15:58:09
資訊
品牌
24小時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