縈繞是什么意思_桑梓是什么意思
1、桑梓指的是房前屋后的桑樹和梓樹,后被引喻成家鄉(xiāng)。
2、來源:孔孟桑梓--鄒城,“桑梓”是指故鄉(xiāng)的意思,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。
3、又說家鄉(xiāng)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,要對它表示敬意,在孟廟亞圣殿東側就有這么兩棵古老的樹,桑樹和梓樹,據(jù)說是孟母當年種下的,孟母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見識,善于教子的偉大女性,孟子非常孝順和尊重母親,在他周游列國期間,不管身在何地,總會想起故鄉(xiāng)的桑樹和梓樹,想起母親。
(相關資料圖)
4、后人用“桑梓”比喻故鄉(xiāng)。
5、 ?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6、――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 ? ?桑梓之地,父母之邦它的意思是傷心?。?!桑梓=桑樹和梓樹=家鄉(xiāng)。
7、我們這里有的,也叫桑葚子,很好吃的,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。
8、又說家鄉(xiāng)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,要對它表示敬意。
9、后人用“桑梓”比喻故鄉(xiāng)。
10、 桑梓一般代指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、鄉(xiāng)下。
11、(不同的文本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,不可斷章取義,要結合全文乃至作者所處環(huán)境)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。
12、又說家鄉(xiāng)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,要對它表示敬意。
13、后人用“桑梓”比喻故鄉(xiāng)。
14、 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15、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 桑梓之地,父母之邦。
16、 念公命世人豪,且大有造於桑梓。
17、—— 清 田蘭芳《明河南參政石□袁公(袁可立子袁樞)墓志銘》 世先生同在桑梓。
18、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《詩·小雅·小牟》記載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19、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
20、”意思是見了桑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,所以起恭敬之心,后世即以桑梓作為家鄉(xiāng)的代稱。
21、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《聞黃驪詩》中就有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今我生心憶桑梓”的感傷之句。
22、 桑梓——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。
23、古代,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,后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,用“桑梓”代稱家鄉(xiāng)。
24、贊揚某人為家鄉(xiāng)造福,往往用“功在桑梓”。
25、古文記載 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26、” 朱熹集傳:“桑、梓二木。
27、古者五畝之宅,樹之墻下,以遺子孫給蠶食、具器用者也……桑梓父母所植。
28、” 東漢 以來一直以“桑梓”借指故鄉(xiāng)或鄉(xiāng)親父老。
29、 漢 張衡《南都賦》:“永世克孝,懷桑梓焉;真人南巡,覩舊里焉。
30、” 晉 袁宏《后漢紀·明帝紀上》:“中國者,先王之桑梓也。
31、” 唐 柳宗元 《聞黃鸝》詩: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令我生心憶桑梓。
32、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四》:“某不材,見棄于時,桑梓羞之。
33、”明 趙震元《為李公師祭袁石.憲副》:“公(袁可立子)蓋深悲故里之凋殘,不堪永傷。
34、而稔知桑梓之精悍,可當召募。
35、” 沈從文 《王謝子弟》:“ 七爺 回信表示農(nóng)會當然愿意服務,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,一面且與素志相合。
36、” 在漢語中,“桑梓”一詞經(jīng)常被人們用來代稱“故鄉(xiāng)、鄉(xiāng)下”。
37、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,因為東漢張衡在其《南都賦》一文中即有句曰:“永世友孝,懷桑梓焉;真人南巡,睹歸里焉。
38、” 那么,在我國為數(shù)眾多的樹種中,人們?yōu)槭裁雌珪x中桑、梓這兩種樹來指稱故鄉(xiāng)呢? 原來,在我國古代桑、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的兩種樹。
39、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(yǎng)蠶,果可以食用和釀酒,樹干及枝條可以用來制造器具,皮可以用來造紙,葉、果、枝、根、皮皆可以入藥。
40、而梓樹的嫩葉可食,皮是一種中藥(名為梓白皮),木材輕軟耐朽,是制作家具、樂器、棺材的美材。
41、此外,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,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。
42、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、食、住、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系,所以古代的人們經(jīng)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,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。
43、如: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中即有句云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;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
44、”《朱熹集傳》:“桑、梓,二木。
45、古者五畝之宅,樹之墻下,以遺子孫,給蠶食、具器用者也……桑梓父母所植。
46、”除此之外,在我國古代,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,死者的墓前亦經(jīng)常栽種梓樹(如: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記載: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前曾對使者說過這樣的話:“必樹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為器”)。
47、這一點從漢末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》一文中的“又梁孝王,先帝母昆,墳陵尊顯;松柏桑梓,猶宜肅恭”這句話中可得到印證。
48、這是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,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、材質優(yōu)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,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。
49、 由于以上原因,久而久之,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(xiāng)的象征,“桑梓”也就成了故鄉(xiāng)的代名詞。
50、如:三國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《胡笳十八拍》(一說為托名之作)即有句云:“生仍冀得兮歸桑梓,死當埋骨兮長已矣”,西晉文學家陸機的《思親賦》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《孝感賦》中亦分別有句云:“悲桑梓之悠曠,愧丞嘗之弗營”、“戀丘墳而縈心,憂桑梓而零淚”。
51、這一用法在唐代的詩文中更為常見,如:“永懷桑梓邑,衰老若為還”(李德?!对绱褐裂远U公法堂憶平泉別業(yè)(金陵作)》、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令我生心憶桑梓”(柳宗元《聞黃鸝》)、“謝病始告歸,依依入桑梓” 桑梓指代家鄉(xiāng),社稷指代國家,鴻雁指代書信。
52、桑梓的典故 古人為了穿衣,家家種桑植麻。
53、《孟子》曰:“五畝之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
54、”所以“桑麻”一詞就專用來指農(nóng)事,唐朝詩人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詩,就有“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”的句子。
55、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,《詩經(jīng)·小雅》中說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”,是說桑與桑梓之情 桑梓之情就是對家鄉(xiāng)的懷念之情。
56、 梓,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,后來“桑梓”就用來做“故鄉(xiāng)”的代稱。
57、桑梓 ?開放分類: 典故、字典 ? sāng zǐ ?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。
58、又說家鄉(xiāng)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,要對它表示敬意。
59、后人用“桑梓”比喻故鄉(xiāng)。
60、 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61、――《詩?小雅?小弁》 桑梓之地,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(xiāng)桑梓。
62、――《儒林外史》 ?《詩?小雅?小牟》記載:“淮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63、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
64、”意思是見了桑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,所以起恭敬之心,后世即以桑梓作為家鄉(xiāng)的代稱。
65、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《聞黃驪詩》中就有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今我生心憶桑梓”的感傷之句。
66、 ? 桑梓――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。
67、古代,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,后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,用“桑梓”代稱家鄉(xiāng)。
68、贊揚某人為家鄉(xiāng)造福,往往用“功在桑梓”。
69、這個詞語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,代指故鄉(xiāng)、家鄉(xiāng)。
70、古代的人喜歡在家鄉(xiāng)的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,后來人們就用桑梓代替故鄉(xiāng)。
71、桑梓指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。
72、代指家鄉(xiāng),也指種在家旁的桑樹。
73、桑梓——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 詞目:桑梓 拼音:sāng zǐ基本詞義 桑梓——代指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、鄉(xiāng)下。
74、詳細詞義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。
75、又說家鄉(xiāng)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,要對它表示敬意。
76、后人用“桑梓”比喻故鄉(xiāng)。
77、 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78、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 桑梓之地,父母之邦。
79、 念公命世人豪,且大有造於桑梓。
80、—— 清 田蘭芳《明河南參政石□袁公(袁可立子袁樞)墓志銘》 世先生同在桑梓。
81、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《詩·小雅·小牟》記載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82、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
83、”意思是見了桑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,所以起恭敬之心,后世即以桑梓作為家鄉(xiāng)的代稱。
84、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《聞黃驪詩》中就有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今我生心憶桑梓”的感傷之句。
85、 桑梓——家鄉(xiāng)、故鄉(xiāng)。
86、古代,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,后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,用“桑梓”代稱家鄉(xiāng)。
87、贊揚某人為家鄉(xiāng)造福,往往用“功在桑梓”。
88、古文記載 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
89、” 朱熹集傳:“桑、梓二木。
90、古者五畝之宅,樹之墻下,以遺子孫給蠶食、具器用者也……桑梓父母所植。
91、” 東漢 以來一直以“桑梓”借指故鄉(xiāng)或鄉(xiāng)親父老。
92、 漢 張衡《南都賦》:“永世克孝,懷桑梓焉;真人南巡,覩舊里焉。
93、” 晉 袁宏《后漢紀·明帝紀上》:“中國者,先王之桑梓也。
94、” 唐 柳宗元 《聞黃鸝》詩: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令我生心憶桑梓。
95、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四》:“某不材,見棄于時,桑梓羞之。
96、”明 趙震元《為李公師祭袁石.憲副》:“公(袁可立子)蓋深悲故里之凋殘,不堪永傷。
97、而稔知桑梓之精悍,可當召募。
98、” 沈從文 《王謝子弟》:“ 七爺 回信表示農(nóng)會當然愿意服務,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,一面且與素志相合。
99、” 在漢語中,“桑梓”一詞經(jīng)常被人們用來代稱“故鄉(xiāng)、鄉(xiāng)下”。
100、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,因為東漢張衡在其《南都賦》一文中即有句曰:“永世友孝,懷桑梓焉;真人南巡,睹歸里焉。
101、” 那么,在我國為數(shù)眾多的樹種中,人們?yōu)槭裁雌珪x中桑、梓這兩種樹來指稱故鄉(xiāng)呢? 原來,在我國古代桑、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的兩種樹。
102、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(yǎng)蠶,果可以食用和釀酒,樹干及枝條可以用來制造器具,皮可以用來造紙,葉、果、枝、根、皮皆可以入藥。
103、而梓樹的嫩葉可食,皮是一種中藥(名為梓白皮),木材輕軟耐朽,是制作家具、樂器、棺材的美材。
104、此外,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,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。
105、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、食、住、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系,所以古代的人們經(jīng)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,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。
106、如: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中即有句云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;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
107、”《朱熹集傳》:“桑、梓,二木。
108、古者五畝之宅,樹之墻下,以遺子孫,給蠶食、具器用者也……桑梓父母所植。
109、”除此之外,在我國古代,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,死者的墓前亦經(jīng)常栽種梓樹(如: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記載: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前曾對使者說過這樣的話:“必樹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為器”)。
110、這一點從漢末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》一文中的“又梁孝王,先帝母昆,墳陵尊顯;松柏桑梓,猶宜肅恭”這句話中可得到印證。
111、這是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,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、材質優(yōu)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,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。
112、 由于以上原因,久而久之,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(xiāng)的象征,“桑梓”也就成了故鄉(xiāng)的代名詞。
113、如:三國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《胡笳十八拍》(一說為托名之作)即有句云:“生仍冀得兮歸桑梓,死當埋骨兮長已矣”,西晉文學家陸機的《思親賦》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《孝感賦》中亦分別有句云:“悲桑梓之悠曠,愧丞嘗之弗營”、“戀丘墳而縈心,憂桑梓而零淚”。
114、這一用法在唐代的詩文中更為常見,如:“永懷桑梓邑,衰老若為還”(李德裕《早春至言禪公法堂憶平泉別業(yè)(金陵作)》、“鄉(xiāng)禽何事亦來此,令我生心憶桑梓”(柳宗元《聞黃鸝》)、“謝病始告歸,依依入桑梓” 桑梓指代家鄉(xiāng),社稷指代國家,鴻雁指代書信。
115、桑梓的典故 古人為了穿衣,家家種桑植麻。
116、《孟子》曰:“五畝之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
117、”所以“桑麻”一詞就專用來指農(nóng)事,唐朝詩人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詩,就有“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”的句子。
118、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,《詩經(jīng)·小雅》中說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”,是說桑與桑梓之情 桑梓之情就是對家鄉(xiāng)的懷念之情。
119、 梓,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,后來“桑梓”就用來做“故鄉(xiāng)”的代稱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關鍵詞:
2023-04-23 05:52:40
2023-04-23 04:04:21
2023-04-23 02:35:07
2023-04-23 01:09:15
2023-04-22 22:40:16
2023-04-22 21:52:07
2023-04-22 20:41:36
資訊
品牌
24小時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