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筍葉枯病和莖枯病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蘆筍的種植過程中,常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染,其中葉枯病、莖枯病嚴重影響蘆筍種植的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
蘆筍的種植過程中,常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染,其中葉枯病、莖枯病嚴重影響蘆筍種植的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。
這兩種病害危害和防治方法如下:
蘆筍葉枯病危害癥狀:
葉枯病會使植株的莖和側(cè)枝上出現(xiàn)大的橢圓形傷痕,上面還有清晰的棕紅色到黑色的邊界。疾病感染會造成夏天的蘆筍株叢過早的落葉,直到整個株叢部分死掉為止。
防治措施:
加強管理,增施有機肥,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;結(jié)合防治莖枯病,在發(fā)病初期噴灑30%堿式硫酸銅(綠得保)懸浮劑400倍液或1:0.5:100倍式波爾多液50%、琥膠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47%加瑞農(nóng)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兼治。
病情嚴重時單獨噴灑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%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。采前7天停止用藥。
蘆筍莖枯病危害癥狀:
主要危害莖、側(cè)枝。開始在莖上出現(xiàn)水浸狀斑點,擴大成梭形或線形暗褐色斑,最后呈長紡錘形或橢圓形,中央赤褐色,凹陷,其上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,病斑繞莖一周后,病部以上的莖葉干枯,嚴重地塊,似火燒狀。
防治措施:
選用適宜的定植田;合理施肥,適時打頂、整枝打杈,摘除雌株上的漿果,并立上枝條搭架,防止倒伏;注意抗旱排澇,多雨時要立即開溝排水降漬,做到雨停田于無積水;如遇秋旱及時隔行澆小水,有條件的進行噴灌或滴灌,切忌大水漫灌;及時割除死株和病株,帶出田外處理,再留新出嫩莖作母莖,新母莖長出后還需定期摘除病殘枝葉;結(jié)合回土平壟,徹底清理殘樁和地上母莖,鏟除田間雜草。
藥劑防治可在新留母莖長至15cm時用50%多菌靈或32.5%蘆筍青二號40倍液涂莖,母莖分枝發(fā)生后隔7~10天輪流交替使用32.5%蘆筍青二號600倍液、50%多菌靈500倍液、50%異菌脲1000~1500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噴霧1次。
關(guān)鍵詞:
2023-07-07 04:34:50
2023-07-06 22:26:56
2023-07-06 21:36:41
2023-07-06 20:41:23
2023-07-06 18:49:04
2023-07-06 18:06:59
2023-07-06 14:57:46
2023-07-06 14:23:39
2023-07-06 11:39:00
資訊
品牌
24小時熱點